|
||
如何性命雙修?作者:東方陽熹
性,即心、道、靈魂、佛性。命,即人的本分,人的身命。性命是人的根,性是命的根。一個人不知心,就是不知性。一個人不知本分,不知綱常倫理,就是不知命。 性,有本性、習性、稟性之分。 本性,是純善無惡的;習性是可善可惡的;稟性是純惡無善的。 本性,是純陽之性;習性,有陰有陽;稟性,純陰無陽。 本性,是先天本然之性;習性是后天氣質之性;稟性是物欲之性。 以本性當家的,就是圣賢君子;以習性、稟性當家的,就是小人。 能夠去習性、化稟性,純陽無雜,才能夠返本還原,脫離六道輪回;不能夠去習性、化稟性,陰陽駁雜,落于后天,也就不能脫離六道之苦。 人的本性不僅是至善的,而且是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,八德無虧的。因此說,德與性二字相連;無性,德不能立;無德,性不能圓。八德有虧,就是缺德。一般人罵人時會說:“瞧你那德性”,即此義也。 性即是道,命即是德。故道德二字相連,性命二字相連。無道,德不能立;無德,道不能明;故道德二字不可分也。性是命的根,命是身的根,人們無論丟了性,還是丟了命,性命都不能保,因此學佛修道者必須性命雙修,道德雙修才行。 命,在人即是綱常倫理,人的本分。人丟了本分,丟了綱常倫理,就是不要命了。有關人的本分,我在《黃帝經講義-人的本分》中已經講得非常詳細,在此就不多說了。 人們無論遇順逆境,始終不喪失自己的操守,叫性歸命;人們能夠始終恪守本分和綱常倫理,叫做命歸性。 當今的人既不知性,也不知命,把錢財多少,衣食好壞當成命,把性欲之性當成性,結果把性命丟了都不知道。 還有一些學佛修道者,把男女性交當成了性命雙修,這哪兒是在修性命,明明是在傷性命呀。 王鳳儀先生是真覺者,他把性命雙修的道理說得既通俗又透徹,以下出自《王鳳儀嘉言錄》: ○古人說:“修命不修性,此是修行第一病;修性不修命,一點靈光無用處。”這話把性命雙修的重要,說得太透徹啦! ○人的性命是相連的,定住性才能立住命。當兒子的命,就得定住兒子的性。當父母的命,就得定住父母的性。什么命就得定住什么性。如果有好命,沒有好性,那叫性不歸命,也就是沒定住性。定不住性,命就壞了——可見人要一動稟性,就得先問問自己是什么命?那性就不敢妄動了,這叫“性歸命”,性歸命的人,氣質準變,天命也準長,準能當個成人。 ○命好似燈,德好似燈罩。燈要罩起來,才能大放光明。人修命也要養性才能靈,和燈要罩起來是一理。 ○道象燈芯,德似燈罩。德不足擋不住外界的惡風,沒有道不能大放光明。所以說:“有道無德道中之魔,有德無道一座空廟。” 東方陽熹
|
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