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
怎樣做才能快速見性明心?作者:東方陽熹
一位佛學院的學生來信問我說,他該怎么行,怎么證,才能夠成佛?我看這種人是讀經讀傻了。因此我說,學佛者進佛學院也未必是件好事。 從理上說,學佛者讀《金剛經》《六祖壇經》《菩提達摩大師血脈論》《心經》等經典,可以快速的認識自心。 但只知明理還不行,還得由心而行,由行而證。一個人不明理,只知積德行善,至多只能算個善人,而不能成為真人。一個人對佛法知道得很多,卻不能躬行實踐,乃至利用佛法騙財騙色,就成魔了。 佛性是至善、平等的,人們存佛心,說佛話,做佛事,不就是行佛道,證佛果嗎?當今的一些學佛者,搞了一大堆經書和音像資料,整天迷在語言文字和知識見解當中,最后連怎么行,怎么證都不知道了,反來問我,你說這種人該有多愚,這不叫邯鄲學步嗎。 王鳳儀先生說:“只是一個不怨人,就可以成佛。”這句話不但不夸張,而且把儒釋道的大道理量化到極點了。 無論多么高深的大道理,如果不能落實到自身、自心,最終也是白搭。 以天地定位而論,從大道理上說:天地定位,就是陰陽定位;君臣之間,保持應有的禮數,相互不僭越各自的本分,叫做君臣定位(天地定位);夫婦之間,男領妻成道,女助夫成德,男人大度包容,女人謙卑忍讓,叫做夫婦定位(天地定位)。可是要實現這些大道理,還得從自心開始。人一生怨氣,一發脾氣,自身的陰陽就不平和了,天也不清、地也不寧了,天地就失位了。自身的天地失位了,君臣、夫婦、父子、長幼等外在的關系必定發生紊亂。因此說,天地定位必須從自心開始,陰陽和順必須從自心開始,天下的和諧必須從自心開始。 一個當總經理的,整天在辦公室里和女秘書勾勾搭搭,這個單位肯定治不好,因為上下級間的關系不正(天地不定位)。夫妻之間整天打罵,不但家庭不能興旺,也不會有好兒孫,因為天不清,地不寧(天地不定位)。因此說,無論是一身、一家、一國,要想清平和樂,國泰民安,就必須從自心開始;從自心開始,就是去除貪、嗔、癡;去除貪、嗔、癡,就要明理;明理,就要格物……。 孔子在《大學》中說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”難道說的不是這個道理嗎? “只是一個不怨人,就可以成佛。”王鳳儀先生說得太對了。其實學佛者哪兒需要讀那么多經典,搞那么多語言文字呀。佛性是至善、平等的。不怨人就是善心、平等心。無論順逆境,人們若是真能做到不怨人,也就完全恢復了善心、平等心;人們恢復了善心、平等心,也就回到了佛國,見性明心了。
注:請參閱《為什么說王鳳儀是圣人》一文。 東方陽熹
|
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