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:《大般若經》
作是思惟,所觀境界皆悉空無(人們應作如是的思惟,自己所觀到的一切境界皆是本空本無的。按:在佛教“觀”字并不僅指“見”,心、佛、眾生、空、中、有等一切相,皆屬“觀”的范疇),能觀之心亦復非有(能觀境界的心也是無一切相的),無能所觀二種差別(沒有能觀、所觀二種差別。按: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能觀、所觀皆是一心,故無差別),諸法一相,所謂無相(一切的存在都是一相,也就是無相。這里所說的無相,即是自性、真空、如來佛性、菩提、涅槃)。
注:青綠色字體為東方陽熹的注釋。
上傳日期:2017.10.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