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
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
須菩提。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1世界七寶。持用布施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發菩提心者。持于此經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受持讀誦。為人演說。其福勝彼。云何為人演說。不取于相。如如不動2(一)。何以故。
一切有為法。如夢幻3泡影4。如露5亦如電
。應作如是觀6(二)。
佛說是經已。長老須菩提。及諸比丘。比丘尼。優婆塞。優婆夷。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。聞佛所說。皆大歡喜。信受奉行(三)。
泡:音炮比丘,僧也。比丘尼,師姑也。優婆塞,居士也。優婆夷,道姑也。
分解:
此總結之文,云法身非相,應化非真也。前文言人法皆空,既是人法皆空,持經何益?所以篇終歸結,仍重在受持讀誦。蓋眾生處處著相,若不從般若法中,受持讀誦,終不悟法身非相之理。空生雖悟法身全體,又疑法身無言說,既是法身無言說,何以如來現有言說也。如來既有言說,豈不是有相有說也。反覆不悟者,皆因不解化身佛能說如如法也。其實化身非應,應身非化,亦應亦化,非應非化,全是法身大用也。何謂化身非應?法身是常住法,隨眾生心所感應,隱佛身或現龍鬼身也。何謂應身非化,應地前機所現佛身,非五趣之所攝也。何謂亦應亦化,聲聞所見相,是修成身,屬忽有之身也。何謂非應非化,法報二身,既不屬應,亦不屬化也。今云應化非真者,是說法身本無言說相,假化身而說也。以如如身,說如如法,不取于相,而無相無不相也。三身一體,一體三身,至此方真是般若無上之法,法身如如不動之體。
詞義:
1阿僧祇:譯華語為無央。
2如如不動:心如鏡如,故曰如如不動,經之結穴也。不取于相,萬法皆空,如如不動,即圓融自在也。萬法歸于真性之如如不動,即兩儀四象之歸于太極也。
3夢幻:夢出無心,幻成有意,夢覺入幻,幻結疑夢,怕從顛倒起也。
4泡影:水漚為泡,泡隨水消,形照為影,影從形滅,皆虛無實也。
5露:露以日晞,電以霽散,尤為倏忽起滅也。
6六觀:夢、幻、泡、影、露、電六者,謂之六觀。六觀皆假,則真觀顯露。真觀維何,即如如不動,先天本覺之真空實相也。
概論:
上已暢言人空法空,佛又恐怕后世人,疑人法既空,持經何益?故篇終,又極言此第九次福慧相較。因為著相獲福,受享有時,況又因享福而作業者。惟出世之福,無遺無漏,受享無窮。雖是較量勸說,然為提醒世人,持經為勝,叮嚀反復,欲人凈信,實護念付囑的一片慈心也。
講義:
佛曰:“須菩提”乎!若有人以充滿無量無央數的世界的七寶,行布施,福固多。若復有善男信女,發廣大普濟之心,受持此經偈,不但自己見性,還要為人演說,使人見性,則此出世之福,比前福更勝多多矣。當如何為人演說?要不著相,不動心。這個緣故,因為凡世間,有所作為之法,現滅不常,如同夢境,如同幻緣,如同浮泡,如同虛影,如同朝露即干,如同電光忽過,凡屬有為,應作此六者觀也。
佛反復大闡般若之法,說經已畢,阿難記說此經圓滿,長老須菩提,與同時在法會聽經的諸乞士,女僧,善男,信女,及天龍八部,并阿修羅道鬼神等,莫不聽經感化,不驚不怖,皆大歡喜,信受其言,奉行其教。
返回目錄
|